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
吉林森涛参茸股份有限公司

PRESS CENTER


新闻中心


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行业动态 >> 中医药文化|祛瘀止痛的三七
详细内容

中医药文化|祛瘀止痛的三七

有首古诗专门吟诵一味中药:“形似人参功堪并,甘苦兼温金不换,损伤杖扑能除痛,内服祛瘀更荡涤。”

外形似人参,性味甘苦温,又名金不换,内外均可用,止痛化瘀效果好。

这是什么中药呢?

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贵中药——三七。

三七和人参均属于五加科植物,根茎叶花果长像相似;不同的是人参产自东北,三七产自西南。中药界江湖素有“南七北参”之称,三七可称得上“南药之首”。
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三七,生广西、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,采根曝干,黄黑色。味微甘而苦,颇似人参之味。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,云有奇功。能治一切血病,与血竭相似。止血散血定痛,金刃伤,跌仆杖疮。血出不止者,嚼烂涂,或为末掺之,其血即止。亦主吐衄血,下血血痢……”

那个时候,不论是士兵还是百姓在挨板子(受杖)时,口中先含服几钱三七,则血不冲心,而且杖疮也容易恢复。历史上广西的三七产地有南丹、恭城和田州等地,田州是三七的集散流通地,就以地名来标识,称之为“田州三七”,简称就是“田七”。所以“三七”也叫“田七”。

如果大家不太熟悉三七这味药,那么我们就从云南白药说起。

云南白药原名“曲焕章万应百宝丹”,简称“百宝丹”,含有多种名贵中药材,具有化瘀止血、活血止痛、解毒消肿的功效。

1902年由云南省江川县一位名为曲焕章的医师创制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曲焕章捐出3万瓶百宝丹给出征将士随身携带备用,在战场上百宝丹医治好了许多受伤战士的重伤,挽救了他们的生命。

1955年,百宝丹更名“云南白药”,作为国家保密处方,由昆明制药厂生产。

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三七,其产地在云南文山州。著名的文山三七也随着云南白药而声名远播。

编辑|于娟 赵若汐

审校|张芳芳 李亚旗

游云 任亭静 著

《叩开中医药学之门》

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

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医药行业近30 年的心得体会,作为一本科普读物,作者尽可能地回避古奥的中医术语和艰涩难懂的生物学术语,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医学历史,探讨与古代哲学同根同源的中医概念,并尝试穿越到古代,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追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;从古人对中药的阴阳五行分类,到中药为什么有效的现代研究进展,尝试探索中医药的未来发展之路;从认识身边的中医药,到如何读懂一份药品说明书,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。本书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中学生阅读参考。


  • 电话直呼

技术支持: 网站建设 | 管理登录
seo seo